2024暑期課程現正火熱招生!一個暑假幫你絕地翻身!

【六國論】DSE中文卷一|十二篇範文語譯+主旨+賞析(附DSE相關題目及答案)

July 10, 2023
適用年級: 高中, 初中
分卷: Paper 1 Part A, Paper 1 Part B

相信同學對DSE中文卷一的十二篇範文都不陌生,但溫習起來都頗費神,又要背原文,又要溫習語譯,又要溫習主旨、文章重點、寫作手法等。小編替大家整合了蘇洵《六國論》的語譯、主旨、寫作手法,以及歷屆DSE相關試題,助同學一臂之力!

《六國論》是一篇借古諷今,以警惕當時宋朝統治者的文章。宋朝建立之初,內憂外患,對外燕雲十六州被後唐石敬瑭割讓給契丹,令中原削弱了抵抗外族入侵的條件。對內實行「強榦弱枝」的中央集權政策,重文輕武,甚至由文人掌管軍事,令「主和」成為基本的國防政策。再者,自漢朝「獨尊儒術」以來,對外族多採取懷柔政策,宋室對外實行綏靖政策,每年向契丹、西夏繳納大量銀兩、絹等物資,國力大損。因此,蘇洵借題發揮,寫了《六國論》,警惕當時宋朝統治者,以歷史借鑒,切勿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。

作者簡介

蘇洵,字明允,少時無心向學。其後受妻子大理寺丞程文應之女程氏影響,於二十七歲開始發憤讀書。後來應試科舉失敗,加上父親離世,於是閉門丁憂,焚舊稿,鑽研六經百家之說,學問與文詞皆有進益。四十六歲作《權書》、《衡論》、《幾策》,以兵法權衡之道及縱橫家的文風議論時局。四十八歲時與其子蘇軾及蘇轍赴京應試,自行上書歐陽修、韓琦議論時局,文章備受推崇。蘇洵晚年曾任秘書省試校書郎及霸州文安縣主簿。卒年五十八。蘇洵與其子軾、轍合稱「三蘇」,其《嘉祐集》十五卷流傳後世。

《六國論》注釋及語譯

《六國論》原文第一段

六國破滅,非兵不利,戰不善,弊在賂秦。賂秦而力虧,破滅之道也。或曰︰「六國互喪,率賂秦耶?」曰︰「不賂者以賂者喪。蓋失強援,不能獨完,故曰『弊在賂秦』也。」

《六國論》原文第一段注釋

六國︰戰國末期被秦國所滅的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。 
兵︰兵器。
利︰鋒利、厲害。
戰不善︰作戰失誤。
弊︰弊端、癥結。
賂︰賄賂,此處指向秦割地求和。 
道︰道理、理由、關鍵原因。 
喪:滅亡。 
率︰皆、都。  
完︰保全。

《六國論》原文第一段語譯

六國的滅亡,不是武器不鋒利,仗打得不好,弊病在於割地賄賂秦國。割地賄賂秦國,虧損了自己的力量,這就是滅亡的原因。有人問:「六國相繼滅亡,全都是因爲賄賂秦國嗎?」(回答)說:「不割地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爲割地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。因為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去了強而有力的外援,不能獨自保全。所以說:「弊病在於割地賄賂秦國啊。」

《六國論》原文第二段原文

秦以攻取之外,小則獲邑,大則得城,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,其實百倍;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,其實亦百倍。則秦之所大欲,諸侯之所大患,固不在戰矣。思厥先祖父,暴霜露,斬荊棘,以有尺寸之地。子孫視之不甚惜,舉以予人,如棄草芥。今日割五城,明日割十城,然後得一夕安寢,起視四境,而秦兵又至矣。然則諸侯之地有限,暴秦之欲無厭,奉之彌繁,侵之愈急,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。至於顛覆,理固宜然。古人云︰「以地事秦,猶抱薪救火,薪不盡,火不滅。」此言得之。

《六國論》原文第二段注釋

邑︰古稱大城市為「都」,小城市為「邑」。引申作城市。
所得︰因六國奉獻而得到的土地。
所亡︰因討好秦國而失去的土地。
其實:它的實際數目。
厥先祖父︰其先人祖輩與父輩,泛指祖先。 
暴霜露,斬荊棘︰冒着風霜雨露,斬除荊棘,形容開國的艱苦。斬荊棘,引申開墾荒蕪之地。 
尺寸︰形容土地之小。 
舉︰全部。 
草芥︰形容輕賤之物。芥,小草。 
厭︰通「饜」,滿足的意思。
彌︰更甚、更加。 
判︰決定。 
顛覆︰敗亡、滅亡。

《六國論》原文第二段語譯

秦國除了用戰爭取得土地以外,(還受到諸侯的割地賄賂),小的就獲得小城市,大的就獲得城池。秦國受賄賂所得的土地與戰勝別國所得的土地比較,實際多百倍。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敗所喪失的土地比較,實際也多百倍。那麼秦國最大的慾望,與六國諸侯最擔心的,本來就不在於戰爭。想到他們的祖輩和父輩,冒着風霜雨露,披荊斬棘,才有一點土地。子孫卻不愛惜這些土地,全都拿來送給別人,就像丟棄小草一樣。今天割掉五座城,明天割掉十座城,才獲得一夜好覺。明天起來環顧四周邊境,秦國的軍隊又打來了。那麼,諸侯的土地有限,強秦的慾望沒有滿足,送給他的土地越多,、秦國便侵犯得越急迫。所以不用戰爭,就決定了誰強誰弱,誰勝誰負了。到了滅亡的地步,道理本來就是這樣。古人說:「用土地侍奉秦國,就好像抱柴救火,柴沒有燒完,火就不會熄滅。」這話說出了其中道理。

《六國論》原文第三段原文

齊人未嘗賂秦,終繼五國遷滅,何哉?與嬴而不助五國也。五國既喪,齊亦不免矣。燕趙之君,始有遠略,能守其土,義不賂秦。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,斯用兵之效也。至丹以荊卿為計,始速禍焉。趙嘗五戰於秦,二敗而三勝,後秦擊趙者再,李牧連卻之。洎牧以讒誅,邯鄲為郡,惜其用武而不終也。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,可謂智力孤危,戰敗而亡,誠不得已。向使三國各愛其地,齊人勿附於秦,刺客不行,良將猶在,則勝負之數,存亡之理,當與秦相較,或未易量。

《六國論》原文第三段注釋

遷滅︰亡國。 
與嬴︰親附秦國。與,親附。嬴,秦王族的姓氏,借代秦國。
免:倖免。
遠略︰長遠的謀略。 
義︰堅守正義。 
斯︰此、這。 
丹以荊卿為計︰指燕國太子丹命荊軻密謀行刺秦王一事。荊軻刺殺秦王失敗被殺,秦王命將軍王翦攻打燕國,終燕國被殲滅。 
始︰才。
速︰加速、招致。
李牧︰趙國將軍。戰功顯赫,與白起、廉頗、王翦合稱戰國四大名將。
連:接連。
卻:擊退。 
洎︰及至、等到。
饞:小人的壞話。
邯鄲為郡︰指趙國滅亡。邯鄲,趙國首都。為郡,成為秦郡。 
用武︰用兵,指以武力對抗秦國。
終︰終結、最後,指堅持到底。 
革滅殆盡︰幾乎完全消滅,指秦國差不多完全消滅六國。革,改變、革除。殆,幾乎、將要。盡,完盡。 
孤危︰無援之意。孤,孤立。 
向使︰假使。 
不行︰不用、不實行。 
良將︰李牧。 
數︰命運。 
量:估量、測度。

《六國論》原文第三段譯文

齊國不曾割地賄賂秦國,最終也隨着五國亡國了,爲什麼呢?這是因爲它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五國啊。五國已經滅亡,齊國也就無法倖免了。燕國和趙國君主,起初有長遠的謀略,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,堅守正義,不割地賄賂秦國。因此燕國雖然是個小國,卻後來才滅亡,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。到燕國太子丹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為對付秦國的計謀,才招致禍患。趙國曾與秦國交戰五次,兩次戰敗、三次戰勝。後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。趙國大將李牧接連擊退秦的進攻。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死,趙國首都邯鄲成為秦郡,可惜趙國用武力抗秦最終沒能堅持到底。況且燕趙兩國正處於其他國家被秦國殲滅之時,可以說是智謀窮盡,國勢孤立危急,戰敗而亡國,確實是不得已的事。假使韓、魏、楚三國各愛惜他們的國土,齊國不依附秦國。燕國不用刺客刺殺秦王,趙國良將李牧還活着,那麼勝敗存亡的命運,如果與秦國比較,也許還不容易估量呢。

《六國論》原文第四段原文

 嗚呼!以賂秦之地,封天下之謀臣;以事秦之心,禮天下之奇才;並力西嚮,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。悲夫!有如此之勢,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,日削月割,以趨於亡。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!夫六國與秦皆諸侯,其勢弱於秦,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;茍以天下之大,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,是又在六國下矣!

《六國論》原文第四段注釋

禮︰禮待、禮賢下士,作動詞用。
並力︰合力。
嚮:通「向」。 
嚥︰通「咽」,吞食。
劫︰威脅、劫持。 
從:跟從。
故事︰舊事、前例。

《六國論》原文第四段譯文

唉!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給天下的謀臣,用侍奉秦國的心來禮遇天下的奇才,齊心合力地向西對付秦國,那麼,恐怕秦國人連飯也嚥不下去。真可悲啊!有這樣的形勢,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,天天割地,月月割地,以至於走向滅亡。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累已久的威勢所脅迫啊!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國,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,卻還有可以不賄賂秦國而戰勝它的優勢。如果憑藉統一天下的大國,卻重蹈六國滅亡的覆撤,這就在六國之下了。

六國論 主旨

蘇洵以戰國後期韓、趙、魏、燕、楚、齊六國滅亡的原因是「弊在賂秦」,指出採取屈辱求和必定招致滅亡的道理。藉此諷喻北宋的統治者從中吸取教訓,善用自身有利的條件對抗外敵,改變對契丹、西夏、納幣求和的政策,積極禦侮,以保國家長治久安,避免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。

《六國論》賞析

寫作手法:借古諷今

蘇洵為免招致殺身之禍,於是委婉諷諫,以與當時政局相似的古代歷史事件,加以評論,隱約透露自己意見,以達到言之者無罪、聞之者足戒的效果。

寫作手法:對比

作者運用對比手法,增強論述的說服力。

在論述「諸侯之所大患,固不在戰矣」時,蘇洵指出秦國從賄賂所得的土地相對戰勝所取所得的土地更多。同樣地,六國從賄賂所失去的土地相對於被戰敗所失去的更多。蘇洵通過對比手法,帶出諸侯的大患不在於戰爭,而是割地賂秦,立論清晰有力。

此外,在分析諸侯國割地賂秦時,蘇洵先舉出諸侯祖先創業拓地之艱難,對比他們的子孫不珍惜祖先得來不易的土地,輕率割地予秦,形成強烈對比。前者辛苦經營所得極少,後者為求短期的安穩日子而輕率地把土地奉送秦國,從而突出割地賂秦的不孝和愚昧無知。

論證手法:正反論證

正面論述六國滅亡的原因是「弊在賂秦」

割地賂秦的國家主要是韓、魏、楚,此三國緊鄰強秦。蘇洵在文中指出秦國除了用戰爭奪得土地外,還受到其他國家割地賄賂而得到大小城池,由賄賂所得的土地甚至比戰勝所得的更多。諸國因為割地賂秦而失去的土地比戰敗所失去的更多。因此,諸國的土地一天沒有被秦國吞併,強秦的欲望便永不會滿足。而割地賂秦,只會奉送得愈多,秦國侵犯得越厲害。以地求和,猶如抱薪救火,最終自取滅亡。

反面論述六國滅亡的原因是「弊在賂秦」

蘇洵指出沒有割地賂秦的齊、燕、趙也相繼滅亡的原因是「蓋失強援,不能獨完」。齊國相繼五國滅亡,是因為它與秦國友好而不助五國,最終孤立無援,無法倖免;燕國因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,招致禍患;趙國則因誤信讒言,誅殺良將李牧。燕、趙兩國力量單薄,戰敗而亡是在所難免。蘇洵藉此論證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「弊在賂秦」。

論證手法:舉例論證

語例

「以地事秦,猶抱薪救火,薪不盡,火不滅」

蘇洵引用古人之言,指出割地賂秦之弊,割地只會助長秦國的野心,直至獲得全部諸侯國的土地為止。

設例

「向使三國各愛其地,齊人勿附於秦,刺客不行,良將猶在,則勝負之數,存亡之理,當與秦相較,或未易量。」

蘇洵指出假使韓、魏、楚都愛惜自身的國土,齊國不依附秦,燕不派荊軻刺殺秦王,趙國良將李牧仍然在世,才可與秦國比個高低。

史例

「燕趙之君,始有遠略,能守其土,義不賂秦。」

蘇洵以不割地賂秦的燕國和趙國作為例子,指出燕趙兩國本身堅守自身的土地,堅決不割地賂秦,但到了燕國派荊軻刺殺秦王失敗,趙國誤信讒言誅殺良將李牧後才招致滅亡。並指出當時兩國勢力薄弱,難以避免滅國的結果。

《六國論》歷屆DSE的相關題目及答案

2018年第1(v)題

諸侯之所大患,不在戰矣。

2018年第1(v)題答案

本來

2020年第5題

試根據以下《六國論》引文,回答所附問題。

然則諸侯之地有限,暴秦之欲無厭,奉之彌繁,侵之愈急,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。至於顛覆,理固宜然。古人云︰「以地事秦,猶抱薪救火,薪不盡,火不滅。」此言得之。

(i) 引文運用了什麼說理手法?(2分)
(1)夾敘夾議
(2)先破後立
(3)比喻說理
(4)引用說明

A.(1)、(2)
B.(3)、(4)
C.(1)、(2)、(4)
D.(2)、(3)、(4)

(ii)作者以「抱薪救火」說明什麼道理?試以自己的文句說明。(3分)

2020年第5題答案

(i) B

(ii) 作者以「抱薪救火」比喻「以地事秦」的惡果。抱着柴薪救火,柴薪尚未燒盡,火也不會熄滅;比喻六國以地事秦,只會助長秦國的野心,未把所有的土地割讓,秦國的野心也不會消減,結果自招滅亡。

《六國論》模擬試題及答案

詞解題:

  1. 六國破滅,非不利。
  2. 蓋失強援,不能獨
  3. 先祖父。
  4. 以予人,如棄草芥。
  5. 嬴而不助五國也。
  6. 而為秦人積威之所

句譯題:

  1. 賂秦而力虧,破滅之道也。
  2. 五國既喪,齊亦不免矣。
  3. 是故燕雖小國 而後亡,斯用兵之效也。

課文內容題:

  1. 根據課文內容,以下哪幾項為正確?

(A)本文藉論述六國破滅的原因,諷喻北宋當權者應善用有利的條件對抗外敵,避免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。
(B)六國破滅之因在於軍隊不佳、作戰失誤。
(C)燕國因領土面積不大,所以最後滅亡。
(D)韓、魏、楚三國因賂秦而導致力虧,自招滅亡。

答案:

  1. 兵器
  2. 保全
  3. 其/他們的
  4. 扛起/抬起
  5. 親附/相與/交好
  6. 脅迫
  7. 賄賂秦國而導致國力虧損,就是滅亡的主要原因。
  8. 五國既然已喪亡,齊國也就不能倖免了。
  9. 因此燕國雖然是小國,卻在較晚才滅亡,這正是用兵抗秦的成效。
  10. B

想獲得更多模擬試題練習,按下方連結!

【DSE中文】十二篇範文溫習題(附答案)(上)

【DSE中文】十二篇範文溫習題(附答案)(中)

十二篇範文傳送門

岳陽樓記

六國論

唐詩三首:
山居秋暝 
月下獨酌
登樓

宋詞三首:
念奴嬌
聲聲慢
青玉案

如對於DSE中文有任何問題,如私人補習、網上補習等,或者想知道更多關於DSE的資訊,歡迎Follow「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」 Facebook page IG,以及 Issac Lo 的 IG,入面有齊所有你想知道和你需要知道的DSE資訊,助你全力應戰DSE!!

如果你對以上內容有任何疑問,歡迎WhatsApp查詢

繼續閱讀

【DSE中文寫作手法】超詳細解析!卷一卷二必用:人物描寫法、景物描寫法
DSE中文卷一閲讀理解必定會考同學不同的寫作手法。釐清這些寫作手法後,幫助同學應付卷一閱讀理解外,也有助同學處理DSE中文卷二寫作喔!因此,今天就先為大家整合了十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卷二寫作】中文作文必備四大結構:審題、立意、選材、佈局
不少同學在面對DSE中文卷二寫作時,看完題目後,還沒有具體想法就立即下筆,邊想邊作,以爲能夠把握時間,分秒必爭。事實上,這個做法很容易令到文章結構散亂,沒有重點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十二篇範文溫習題(附答案)(中)
DSE 中文卷一中的十二篇範文是已知的必考範圍,相信大家都對它們不陌生。對於閱讀理解能力不高的同學而言,這十二篇範文絕對是能夠提升 DSE 中文卷一考試表現的關鍵。因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十二篇範文溫習題(附答案)(上)
DSE 中文卷一中的十二篇範文是已知的必考範圍,相信大家都對它們不陌生。對於閱讀理解能力不高的同學而言,這十二篇範文絕對是能夠提升 DSE 中文卷一考試表現的關鍵。因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卷三】要突破LV4,原來不難?!只需記得綜合卷這三件事!
中文在校內的預計成績永遠都是LV4,升不上去LV5 怎麽辦?根據2022年DSE的成績統計,中文科達到LV5或以上的人數不足一成,只佔9.6%。相較英文和數學的10.5%和14.5%,中文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卷二寫作能力】狀元中文卷二5**的應試策略,原來秘藏在這裏!?
DSE中文卷四説話被取消後,DSE中文卷二寫作與卷一閲讀理解的分數比重都由24%增加至32%。不少考生因爲理解錯題目要求,就一子錯,滿盤皆落索。大部分的考生對中文卷二寫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
繼續閱讀

【六國論】DSE中文卷一|十二篇範文語譯+主旨+賞析(附DSE相關題目及答案)
相信同學對DSE中文卷一的十二篇範文都不陌生,但溫習起來都頗費神,又要背原文,又要溫習語譯,又要溫習主旨、文章重點、寫作手法等。小編替大家整合了蘇洵《六國論》的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岳陽樓記】DSE中文卷一|十二篇範文語譯+主旨+賞析(附DSE相關題目及答案)
相信同學對DSE中文卷一的十二篇範文都不陌生,但溫習起來都頗費神,又要背原文,又要溫習語譯,又要溫習主旨、文章重點、寫作手法等。小編替大家整合了范仲淹《岳陽樓記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始得西山宴遊記】DSE中文卷一|十二篇範文語譯+主旨+賞析(附DSE相關題目及答案)
  相信同學對DSE中文卷一的十二篇範文都不陌生,但溫習起來都頗費神,又要背原文,又要溫習語譯,又要溫習主旨、文章重點、寫作手法等。小編替大家整合了柳宗元《始得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師說】DSE中文卷一|十二篇範文語譯+主旨+賞析(附DSE相關題目及答案)
相信同學對DSE中文卷一的十二篇範文都不陌生,但溫習起來都頗費神,又要背原文,又要溫習語譯,又要溫習主旨、文章重點、寫作手法等。小編替大家整合了韓愈《師說》的語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出師表】DSE中文卷一|十二篇範文語譯+主旨+賞析(附DSE相關題目及答案)
相信同學對DSE中文卷一的十二篇範文都不陌生,但溫習起來都頗費神,又要背原文,又要溫習語譯,又要溫習主旨、文章重點、寫作手法等。小編替大家整合了諸葛亮《出師表》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廉頗藺相如列傳】DSE中文卷一|十二篇範文語譯+主旨+賞析(附DSE相關題目及答案)
相信同學對DSE中文卷一的十二篇範文都不陌生,但溫習起來都頗費神,又要背原文,又要溫習語譯,又要溫習主旨、文章重點、寫作手法等。小編替大家整合了司馬遷的《廉頗藺... >>>>繼續閱讀>>>>